肝硬化患者出現黑便需立即就醫,可能與消化道出血、門靜脈高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嘔血、頭暈等癥狀。黑便可通過內鏡下止血、藥物止血等方式治療。
1、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是黑便常見原因,血液經腸道消化后形成柏油樣便。患者可能伴隨心悸、冷汗等失血癥狀,需緊急進行內鏡下套扎或硬化劑注射治療。
2、門靜脈高壓:
肝硬化導致門靜脈壓力增高,引發側支循環開放。胃黏膜血管擴張破裂后出血,表現為黑便伴脾功能亢進。治療需使用特利加壓素、生長抑素等降低門脈壓力藥物。
3、凝血功能障礙:
肝臟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輕微外傷即可導致消化道黏膜出血。患者可能出現牙齦出血、皮下瘀斑等表現,需補充維生素K、輸注新鮮冰凍血漿改善凝血。
4、藥物性潰瘍:
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或糖皮質激素可能誘發胃黏膜損傷。黑便多呈間歇性發作,需停用損傷胃黏膜藥物,改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保護胃黏膜。
5、肝癌破裂出血:
肝硬化合并肝癌時腫瘤可能自發破裂,血液經膽道進入腸道形成黑便。患者突發劇烈腹痛伴休克,需緊急介入栓塞或外科手術止血。
肝硬化患者日常需進食軟質低纖維食物如米粥、嫩豆腐,避免堅硬食物劃傷食道。限制鈉鹽攝入控制腹水,適當進行床邊踝泵運動預防血栓。定期監測肝功能、血常規,出現黑便立即禁食并平臥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