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結腸炎需根據病因和病情嚴重程度選擇藥物,常見用藥包括氨基水楊酸制劑、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
1、輕度活動期治療:
氨基水楊酸制劑是首選藥物,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等。這類藥物能抑制腸道炎癥反應,緩解腹瀉、腹痛癥狀。部分患者可配合使用腸道益生菌調節菌群平衡,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制劑。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避免藥物不良反應。
2、中重度活動期治療:
糖皮質激素適用于對氨基水楊酸制劑無效的中重度患者,常用潑尼松、氫化可的松等。癥狀控制后需逐漸減量,不可突然停藥。對于激素依賴或無效者,可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環孢素。重癥患者可能需要生物制劑如英夫利昔單抗進行誘導緩解。
3、維持緩解期治療:
癥狀緩解后仍需長期維持治療以防復發,通常選用氨基水楊酸制劑小劑量維持。部分患者需持續使用免疫抑制劑,用藥期間每3-6個月復查腸鏡評估黏膜愈合情況。合并焦慮抑郁情緒者,可配合心理疏導改善癥狀。
日常飲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食物,選擇低渣、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進行溫和的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增強體質。注意腹部保暖,保持心情愉悅有助于病情恢復。出現持續發熱、便血加重等情況需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