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松動不一定要拔除,需根據松動原因和程度決定。牙齒松動可能由牙周炎、外傷、咬合創傷、骨質疏松或腫瘤等因素引起。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齒松動的常見原因,長期炎癥會導致牙槽骨吸收。患者可能出現牙齦紅腫、口臭等癥狀。輕度松動可通過潔治、刮治等牙周治療配合抗生素控制炎癥,常用藥物包括甲硝唑、阿莫西林和米諾環素。中重度松動需評估骨吸收程度,必要時進行牙周夾板固定或引導骨再生術。
2、外傷
撞擊等外力可能導致牙齒松動或脫位。新鮮外傷后應及時復位固定,使用鈦板或樹脂纖維夾板固定4-8周。外傷牙需定期復查牙髓活力,若出現牙髓壞死需進行根管治療。完全脫位的恒牙應在30分鐘內再植,乳牙則不建議再植。
3、咬合創傷
不良咬合關系可能導致個別牙齒過度受力。表現為咬合不適、牙齒敏感等癥狀。可通過調磨咬合高點、制作咬合墊緩解壓力。
4、骨質疏松
全身性骨質疏松可能影響牙槽骨密度,導致多顆牙齒松動。需檢測骨密度,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必要時使用雙膦酸鹽類藥物。口腔治療需評估全身狀況,避免拔牙導致頜骨壞死。
5、腫瘤因素
頜骨囊腫或腫瘤可能破壞牙槽骨導致牙齒松動。需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手術切除病變組織。惡性腫瘤需綜合治療,可能需修復重建。
日常應注意口腔衛生,使用軟毛牙刷和牙線清潔,避免過硬食物。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牙周問題。控制全身疾病,戒煙限酒有助于維護牙周健康。出現牙齒松動應及時就診,由專業醫生評估決定保留或拔除方案,多數情況下通過系統治療可避免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