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診刮術是一種婦科檢查與治療相結合的手術方式,主要用于診斷子宮內膜病變。該手術通過分段刮取宮頸管和宮腔內膜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有助于明確異常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的診斷。
1、操作原理
分段診刮術分為宮頸管搔刮和宮腔搔刮兩個步驟。先使用刮匙獲取宮頸管內組織,再進入宮腔刮取子宮內膜,分裝送檢。這種分段取樣能區分病變來源,對判斷子宮內膜癌是否累及宮頸有重要價值。手術通常在靜脈麻醉下進行,時間較短。
2、適應病癥
該技術適用于異常子宮出血、絕經后出血、超聲提示子宮內膜增厚等情況。對于疑似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或癌變患者,分段診刮能提供準確病理診斷。部分不孕癥患者需評估內膜狀態時也可能采用此方法。
3、術前準備
術前需完善血常規、凝血功能、傳染病篩查等檢查。患者應避開月經期,術前禁食禁水。醫生會評估宮頸條件,必要時使用藥物軟化宮頸。有急性生殖道炎癥或嚴重內科疾病者需暫緩手術。
4、技術優勢
相比普通診刮術,分段操作能明確病變定位,提高宮頸受累檢出率。病理結果對制定后續治療方案具有指導意義。該技術操作簡便,并發癥較少,在門診手術室即可完成。
5、術后護理
術后可能出現輕微腹痛和少量出血,通常數日內緩解。需保持會陰清潔,避免盆浴和性生活兩周。病理報告一般需等待數日,醫生會根據結果建議進一步治療。如出現發熱、大出血需及時就醫。
接受分段診刮術后應適當休息,避免劇烈運動。飲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質,促進內膜修復。術后一個月內觀察月經變化,定期復查超聲。保持規律作息和情緒穩定有助于恢復。任何異常癥狀都應及時與主治醫生溝通,根據病理結果配合后續治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