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黏膜松弛是指直腸內壁黏膜層因支撐結構薄弱或功能異常導致的松弛下垂現象,屬于功能性直腸疾病范疇。該病在醫學上稱為直腸黏膜內脫垂,需與全層直腸脫垂直腸壁全層脫出相區分。
直腸黏膜松弛主要由盆底肌群松弛、長期腹壓增高及直腸黏膜固定結構退化三方面因素引起。盆底肌群松弛常見于多次分娩、年齡增長或長期便秘患者;長期腹壓增高多與慢性咳嗽、重體力勞動有關;直腸黏膜固定結構退化則與先天發育異常或慢性炎癥刺激相關。典型癥狀包括排便不盡感、肛門墜脹、需手指輔助排便,嚴重時可觀察到黏膜從肛門脫出。
臨床診斷需結合肛門指診和排糞造影檢查。肛門指診可觸及松弛黏膜堆積,排糞造影能動態觀察排便過程中黏膜下垂程度。輕度患者可通過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配合膳食纖維攝入改善排便;中度患者可采用硬化劑注射固定黏膜;重度或反復脫出者需行黏膜環切術如PPH手術或經肛吻合器切除術。
需警惕該病與痔瘡、直腸息肉的癥狀混淆。若出現便血、肛門疼痛或脫出物無法回納,應及時就醫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日常預防需避免久蹲久坐,控制體重,規律排便習慣,產后女性建議盡早進行盆底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