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皮炎患者日常需重點避免過敏原刺激并加強皮膚屏障修復。主要注意事項包括避免接觸致敏物質、正確皮膚護理、合理用藥管理、飲食調整及環境控制五個方面。
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是防治的關鍵。常見致敏物包括鎳制飾品、染發劑、橡膠制品等,患者應通過斑貼試驗明確過敏原。職業暴露人群需佩戴防護手套,選擇無致敏成分的防護用品。新購衣物建議充分洗滌后再穿著。
皮膚護理應遵循溫和清潔與充分保濕原則。沐浴水溫控制在37℃以下,選用無皂基清潔產品。沐浴后3分鐘內涂抹含神經酰胺的保濕霜,每日保濕次數不少于2次。急性期可配合冷敷緩解瘙癢,禁用熱水燙洗。
藥物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進行。急性期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糖皮質激素,慢性肥厚性皮損可能需要鹵米松乳膏。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可緩解瘙癢。避免自行購買強效激素長期使用。
飲食宜選擇富含維生素A、E的食物促進皮膚修復,如胡蘿卜、深綠色蔬菜。部分患者可能對辛辣食物、酒精敏感,需觀察記錄食物誘發情況。每日飲水量建議達到1500-2000毫升。
保持居住環境濕度在40%-60%之間,使用加濕器時需定期清潔。選擇純棉透氣衣物,避免羊毛等易致敏材質。床單被罩每周用60℃以上熱水洗滌,減少塵螨接觸。
出現皮膚滲液、發熱等感染征象或皮疹持續擴散時,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長期反復發作患者建議建立過敏日記,記錄接觸物與癥狀變化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