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壁毛糙是指膽囊壁在超聲檢查中呈現粗糙、增厚或不規則的表現,可能由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固醇沉積癥、膽囊腺肌癥、膽囊息肉等因素引起。
1、膽囊炎
膽囊炎是膽囊壁毛糙最常見的原因,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膽囊炎通常由膽囊結石阻塞膽囊管導致膽汁淤積和細菌感染引起,患者可能出現右上腹疼痛、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慢性膽囊炎多由急性膽囊炎反復發作或長期膽囊結石刺激導致,膽囊壁逐漸增厚纖維化。治療需根據病情選擇抗生素、解痙藥物或膽囊切除術。
2、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長期刺激膽囊壁可導致膽囊壁增厚和毛糙。結石可能引起膽囊管阻塞,導致膽汁淤積和膽囊壁炎癥反應。部分患者可能無明顯癥狀,僅在體檢時發現。當結石引發膽絞痛或膽囊炎時,可能出現右上腹劇痛、黃疸等表現。無癥狀結石可觀察,有癥狀者建議手術切除膽囊。
3、膽固醇沉積癥
膽固醇沉積癥是膽囊壁內膽固醇酯異常沉積導致的病變,超聲檢查可見膽囊壁增厚伴毛糙。這種情況通常與膽固醇代謝異常有關,可能增加膽囊結石形成風險。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少數可能出現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表現。治療以控制膽固醇飲食為主,嚴重者可考慮膽囊切除。
4、膽囊腺肌癥
膽囊腺肌癥是一種膽囊壁良性增生性疾病,表現為膽囊壁局限性或彌漫性增厚伴毛糙。病理改變為膽囊壁肌層增生和黏膜腺體深入肌層形成羅-阿竇。患者可能出現右上腹隱痛、腹脹等不適。該病有惡變可能,建議定期復查或手術切除。
5、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生長在膽囊壁內,可能導致局部膽囊壁結構改變而呈現毛糙表現。多數膽囊息肉為膽固醇性息肉,少數為腺瘤性息肉。直徑超過10毫米的息肉或快速增大的息肉需警惕惡變可能。小息肉可定期觀察,大息肉或有惡變傾向者建議手術切除。
發現膽囊壁毛糙應結合臨床癥狀和其他檢查綜合判斷。建議避免高脂飲食,規律進食,控制體重,適度運動。定期復查超聲觀察膽囊變化,若出現持續腹痛、發熱、黃疸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對于需要手術的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術后注意低脂飲食,逐步適應消化功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