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下巴位置出現硬塊可能與淋巴結腫大、脂肪瘤、皮脂腺囊腫、甲狀腺結節或頜下腺炎有關,可通過觸診、超聲檢查、穿刺活檢等方式明確診斷后針對性治療。
1、淋巴結腫大
頸部淋巴結腫大常由口腔炎癥、咽喉感染等引起,觸診可觸及黃豆大小活動性硬結。需治療原發感染,如存在牙周炎可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等藥物。若持續增大需排除結核或腫瘤。
2、脂肪瘤
皮下脂肪異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物,質地柔軟有彈性,生長緩慢。直徑小于3厘米且無癥狀者無須處理,較大或影響外觀時可手術切除,術后復發概率較低。
3、皮脂腺囊腫
毛囊堵塞導致皮脂潴留形成囊性包塊,可能伴發感染出現紅腫熱痛。未感染時可觀察,合并感染需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羅星軟膏等外用藥,反復發作需手術完整摘除囊壁。
4、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區域硬塊需鑒別結節性質,超聲檢查可評估血流和鈣化情況。良性結節定期隨訪,惡性需手術切除,術后可能需左甲狀腺素鈉片替代治療。
5、頜下腺炎
唾液腺導管阻塞或細菌感染導致腺體腫脹壓痛,伴進食疼痛。急性期用青霉素V鉀片、頭孢氨芐膠囊控制感染,慢性反復發作者需考慮腺體摘除術。
發現硬塊后應避免反復觸摸刺激,記錄腫塊變化情況。飲食宜清淡,減少高碘食物攝入,保持口腔衛生。若硬塊伴隨發熱、迅速增大、皮膚破潰或聲音嘶啞等癥狀,須立即就醫排查惡性腫瘤可能。日常可通過頸部輕柔按摩促進淋巴回流,但切忌用力擠壓腫塊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