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狀半月板可通過保守治療、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關節鏡下半月板切除術等方式治療。盤狀半月板是一種先天性半月板形態異常,主要表現為膝關節彈響、疼痛及活動受限。
癥狀較輕或無明顯功能障礙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療。減少劇烈運動如跑跳、深蹲等動作,避免膝關節過度負重。物理治療包括超聲波、電療等可緩解局部炎癥,配合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訓練如直腿抬高、靜蹲等增強關節穩定性。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膠囊、洛索洛芬鈉片等。
適用于盤狀半月板撕裂但保留部分正常結構的患者。手術通過關節鏡器械修剪異常增厚的半月板邊緣,重塑接近正常半月板形態。術后需佩戴支具保護4-6周,逐步進行膝關節屈伸及負重訓練。該方法能保留半月板功能,降低遠期骨關節炎發生概率。
針對嚴重撕裂或變性的盤狀半月板,需行部分或全部切除。手術需精確評估切除范圍,盡量保留健康半月板組織。術后早期需避免完全負重,6周后開始肌力恢復訓練。長期隨訪需關注膝關節退行性改變,必要時進行軟骨修復治療。
所有治療方式均需配合系統性康復。急性期后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逐漸過渡到抗阻練習。平衡訓練如單腿站立可改善本體感覺,水中運動能減少關節負荷。康復周期通常持續3-6個月,需定期評估關節功能恢復情況。
控制體重減輕膝關節壓力,避免爬山、爬樓梯等重復性負重活動。運動時佩戴專業護膝,選擇緩沖性能好的運動鞋。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可作為長期鍛煉方式,注意運動前充分熱身。
盤狀半月板患者日常應保持適度運動量,避免突然增加運動強度。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適量攝入牛奶、魚類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膝關節保暖很重要,寒冷季節可佩戴保暖護膝。若出現關節腫脹發熱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復查磁共振評估半月板狀態。長期隨訪建議每6-12個月進行膝關節功能評估,早期發現并處理繼發性關節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