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吐可能由胃腸炎、食物中毒、妊娠反應、腸梗阻、顱內壓增高等原因引起。嘔吐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射,通過排出胃內容物減少有害物質吸收,但持續嘔吐需警惕嚴重疾病。
胃腸炎多因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胃腸黏膜炎癥,常見諾如病毒、輪狀病毒感染。典型癥狀為嘔吐伴隨腹瀉、腹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低熱。治療以補液防止脫水為主,可遵醫囑使用蒙脫石散、口服補液鹽、雙歧桿菌三聯活菌等藥物。避免進食油膩刺激性食物,注意餐具消毒與手衛生。
食用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污染的食物后,毒素刺激胃腸黏膜引發劇烈嘔吐,常伴有水樣便與腹部絞痛。需立即停止攝入可疑食物,輕癥可通過大量飲水促進毒素排出,嚴重者需就醫進行洗胃或靜脈補液。治療藥物包括鹽酸小檗堿、諾氟沙星、消旋卡多曲等。
孕早期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刺激嘔吐中樞,表現為晨起惡心嘔吐。建議少量多餐避免空腹,選擇蘇打餅干等堿性食物中和胃酸。若出現妊娠劇吐導致脫水,需住院輸注維生素B6和電解質溶液,禁用甲氧氯普胺等可能致畸藥物。
腸道內容物通過障礙時,梗阻近端腸管擴張引發反射性嘔吐,嘔吐物可能含膽汁或糞渣。機械性梗阻常見于腸粘連、腫瘤壓迫,需禁食禁水并行胃腸減壓。確診后根據病因選擇腸梗阻導管置入或手術治療,禁用促胃腸動力藥以免加重病情。
腦出血、腦腫瘤等疾病導致顱內壓升高時,可能刺激延髓嘔吐中樞引發噴射狀嘔吐,多伴有頭痛與視乳頭水腫。需緊急行頭顱CT明確診斷,治療包括甘露醇脫水降顱壓、手術清除血腫或切除占位病變,嘔吐時保持側臥位防止誤吸。
持續嘔吐超過24小時或出現嘔血、意識障礙需立即就醫。嘔吐后建議飲用淡鹽水補充電解質,初期進食米湯、藕粉等流質食物。避免平躺以防誤吸,保持口腔清潔減少胃酸腐蝕。慢性嘔吐需完善胃鏡、腹部超聲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長期嘔吐患者應注意監測電解質與營養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