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癌是發生在牙齦黏膜的惡性腫瘤,屬于口腔癌的一種常見類型,主要表現為牙齦潰瘍、腫塊或牙齒松動。牙齦癌可通過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方式干預。牙齦癌可能與長期吸煙、酗酒、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口腔衛生不良、遺傳因素等原因有關,通常表現為牙齦出血、疼痛、口腔異味、淋巴結腫大等癥狀。
1、吸煙酗酒:煙草中的致癌物質和酒精刺激可破壞口腔黏膜屏障,增加基因突變風險。戒煙限酒是首要預防措施,日常可用綠茶、無糖口香糖替代吸煙行為,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2、HPV感染: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16/18型與牙齦癌發生相關。接種HPV疫苗可降低感染風險,避免不潔性行為,感染者需每半年進行口腔黏膜篩查。
3、口腔衛生差:牙菌斑堆積導致慢性炎癥反復刺激黏膜。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潔兩次,配合牙線、沖牙器清除鄰面菌斑,每半年接受專業潔牙。
4、遺傳易感性:BRCA1/2基因突變可能增加患病風險。有家族史者應提前至30歲開始口腔癌篩查,避免接觸檳榔等明確致癌物,保持維生素A/C/E的足量攝入。
5、癌前病變:長期存在的口腔白斑、紅斑可能惡變。對持續2周不愈的牙齦潰瘍需活檢確診,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或冷凍治療消除癌前病灶。
牙齦癌患者術后需軟食營養支持,選擇魚肉、蒸蛋、豆腐等優質蛋白,搭配西蘭花、胡蘿卜等抗氧化蔬菜。康復期進行頜面部肌肉訓練,如鼓腮、叩齒等動作預防關節僵硬。保持每日30分鐘散步促進血液循環,睡眠時抬高床頭15度減輕面部水腫。使用含氟牙膏和軟毛牙刷維護剩余牙齒,每3個月復查腫瘤標志物和影像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