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通常在出生后24小時內排尿,48小時內排胎便。排尿延遲可能與水分攝入不足、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有關;胎便延遲需警惕先天性巨結腸、胎糞性腸梗阻等疾病。
1、排尿時間:90%新生兒在出生后12-24小時首次排尿。膀胱容量約5-15ml,母乳喂養初期攝入不足可能延遲排尿。觀察尿布濕度、尿量顏色,粉紅色結晶尿屬正常現象。

2、胎便特點:墨綠色粘稠胎便由脫落上皮細胞和膽汁組成。正常應在48小時內排出,早產兒可能延遲至72小時。未排胎便需檢查肛門發育情況,排除肛門閉鎖。
3、排尿異常:超過24小時無排尿需評估脫水體征。先天性輸尿管梗阻可能伴隨腹部包塊,后尿道瓣膜可導致膀胱膨脹。超聲檢查能發現腎積水等結構異常。
4、胎便異常:胎便排出延遲伴腹脹嘔吐需急診處理。先天性巨結腸表現為低位腸梗阻,胎糞性腸梗阻多見于囊性纖維化患兒。腹部X線可見腸管擴張或氣液平面。
5、護理要點:記錄首次排尿排便時間,每日尿布更換6-8次為正常。母乳喂養促進腸蠕動,按摩腹部以順時針方向輕柔進行。發現異常及時通知新生兒科

新生兒喂養頻率影響排泄規律,母乳含有天然輕瀉成分幫助胎便排出。保持室溫26-28℃減少不顯性失水,每次哺乳后豎抱拍嗝。出現24小時無尿、72小時無胎便、嘔吐膽汁樣物或腹部膨隆等危險信號需立即就醫。日常護理注意會陰清潔,使用棉質尿布減少刺激,記錄排泄次數和性狀變化有助于早期發現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