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主要由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引起。發病原因包括HPV感染、免疫系統抑制、長期使用避孕藥、多孕多產以及吸煙等因素。
高危型HPV感染是子宮頸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HPV-16和HPV-18型病毒與70%以上的子宮頸癌病例相關,這些病毒通過性接觸傳播,感染后可能引起宮頸細胞異常改變。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會增加HPV持續感染的風險,艾滋病患者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群患病概率顯著升高。
長期口服避孕藥超過5年可能改變宮頸局部免疫環境,使HPV感染更易發展為癌前病變。多次妊娠分娩會造成宮頸反復損傷,增加HPV感染機會。煙草中的致癌物質可能通過血液循環影響宮頸組織,吸煙者患子宮頸癌的風險是非吸煙者的2倍。
子宮頸癌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異常陰道出血、性交后出血、陰道排液增多等癥狀。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是預防的關鍵措施,建議21歲以上女性每3年進行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30歲以上可聯合HPV檢測。接種HPV疫苗能有效預防高危型HPV感染,推薦9-45歲女性接種。
晚期子宮頸癌可能出現盆腔疼痛、下肢水腫、尿頻尿急等壓迫癥狀。治療方案根據分期選擇手術切除、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早期患者預后較好。保持單一性伴侶、使用避孕套、戒煙等措施有助于降低患病風險。出現異常陰道出血或排液應及時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