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發炎通常是指包皮龜頭炎,可能由細菌感染、真菌感染、過敏反應、衛生不良或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包皮發炎主要表現為包皮紅腫、疼痛、瘙癢、分泌物增多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出現潰瘍或排尿困難。
細菌感染是包皮發炎的常見原因之一,可能與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病原體有關。患者通常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并可能伴有膿性分泌物。治療時可遵醫囑使用紅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等外用抗生素,同時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真菌感染多見于白色念珠菌感染,常與免疫力低下、長期使用抗生素或糖尿病有關。癥狀包括包皮及龜頭出現白色膜狀物、劇烈瘙癢和灼熱感。治療可選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并注意避免過度清洗和使用刺激性洗劑。
接觸性過敏可能由安全套、洗滌劑或局部用藥引起,表現為包皮紅腫、瘙癢和皮疹。患者應避免接觸過敏原,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激素藥膏緩解癥狀,同時用溫水清洗患處。
包皮過長或清潔不足可能導致污垢堆積,刺激皮膚引發炎癥。表現為包皮垢增多、異味和輕度紅腫。改善衛生習慣是關鍵,建議每日用溫水清洗包皮內部,徹底清除包皮垢,必要時考慮包皮環切手術。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時,尿糖含量增高易滋生細菌真菌,增加包皮感染風險。這類患者往往反復發作且愈合緩慢。除抗感染治療外,必須嚴格控制血糖,定期監測血糖水平,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
包皮發炎期間應避免性生活,穿著寬松透氣的棉質內褲以減少摩擦。飲食宜清淡,多飲水促進代謝,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用溫水清洗患處1-2次,清洗后完全擦干。若癥狀持續超過3天無改善,或出現發熱、化膿等表現,須及時就醫排查是否合并其他泌尿系統感染。包皮過長患者反復發作時,可咨詢醫生評估是否需行包皮環切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