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淚囊炎主要表現為眼部分泌物增多、淚溢、結膜充血等癥狀。新生兒淚囊炎通常由鼻淚管阻塞、細菌感染、先天性淚道發育異常、分娩時羊水或血液殘留、眼部衛生不良等因素引起。
1、眼部分泌物增多
新生兒淚囊炎患者常出現黃色或黃綠色黏稠分泌物,尤其在晨起時更為明顯。分泌物可能黏附在睫毛或眼瞼邊緣,導致睜眼困難。這種情況多與細菌感染有關,常見病原體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家長需用無菌棉簽蘸取生理鹽水輕柔清理分泌物,避免反復摩擦刺激。
2、持續性淚溢
患兒在非哭鬧狀態下出現單側或雙側眼淚溢出,淚液無法正常通過鼻淚管引流。按壓淚囊區可能見黏液或膿性反流,淚小點處可見淚液積聚。這與鼻淚管下端Hasner膜未破裂導致的機械性阻塞有關,部分患兒伴隨眼瞼皮膚浸漬。家長需注意保持眼周干燥,避免繼發濕疹。
3、結膜充血
球結膜和瞼結膜出現血管擴張發紅,但充血程度通常輕于細菌性結膜炎。可能伴隨輕度眼瞼腫脹,一般無顯著疼痛反應。這種情況提示存在慢性炎癥刺激,需與新生兒結膜炎鑒別。家長發現充血持續超過一周應及時就醫,避免繼發角膜感染。
4、淚囊區腫脹
急性發作時內眥韌帶下方可觸及痛性包塊,皮膚發紅發熱,提示淚囊內膿液積聚形成膿腫。這種情況可能伴隨體溫升高、拒食等全身癥狀,需警惕蜂窩織炎風險。家長切忌自行擠壓腫脹部位,應立即就醫進行抗生素治療或穿刺引流。
5、畏光揉眼
部分患兒因不適感出現頻繁揉眼動作,在強光下閉眼回避。這可能是炎癥刺激引發的反射性保護行為,需與先天性青光眼鑒別。家長應修剪嬰兒指甲避免角膜劃傷,可暫時使用遮光窗簾減少光線刺激。
對于新生兒淚囊炎的日常護理,建議家長每日用溫水浸濕的無菌紗布從內眥向外眥單向清潔眼瞼,避免交叉感染。哺乳期母親可適當增加維生素A攝入,如胡蘿卜、菠菜等食物。按摩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用食指指腹沿鼻梁側面向下輕柔按壓淚囊區,每日重復數次促進鼻淚管通暢。若癥狀持續超過兩個月或出現發熱,需考慮淚道探通術等醫療干預。注意觀察患兒精神狀態,避免使用未經消毒的毛巾擦拭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