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炎患者需注意嚴格遵醫囑用藥、定期監測肝功能、避免肝毒性物質接觸、調整飲食結構、及時就醫復查。藥物性肝炎是指由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肝臟炎癥性損傷,常見誘因包括抗生素、解熱鎮痛藥、中草藥等。
1、嚴格遵醫囑用藥
立即停用可疑肝損傷藥物是治療核心,患者不可自行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所有新用藥前需向醫生說明肝炎病史,避免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明確肝毒性藥物。慢性病患者需評估基礎疾病用藥與肝臟風險的平衡,必要時由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2、定期監測肝功能
治療期間每周檢測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等指標,恢復期每2-4周復查。出現乏力加重、黃疸加深等異常時需立即檢測。長期用藥者即使無癥狀也應每3-6個月篩查肝功能,監測指標包括膽紅素、白蛋白及凝血功能。
3、避免肝毒性物質
禁止飲酒及含酒精飲品,酒精會加重肝細胞代謝負擔。慎用保健品類產品,部分中草藥如何首烏、土三七等具有潛在肝毒性。接觸有機溶劑、化工原料等職業暴露人群需做好防護措施。
4、調整飲食結構
采用高蛋白低脂飲食,每日攝入適量雞蛋、魚肉等優質蛋白。增加全谷物和新鮮蔬菜水果攝入,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控制腌制、油炸食品,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克,合并腹水患者需限制鈉鹽更嚴格。
5、及時就醫復查
出現惡心嘔吐持續加重、皮膚鞏膜黃染、尿液呈濃茶色等預警癥狀時需急診處理。恢復期患者應按醫囑完成隨訪,通過影像學檢查評估肝臟修復情況。重癥患者可能需人工肝支持治療,極少數進展至肝硬化者需肝移植評估。
藥物性肝炎患者應保持規律作息,每日睡眠不少于7小時,避免過度勞累。可進行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運動時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00次以下。注意觀察大便顏色及皮膚瘀斑等出血傾向,記錄每日體重變化。家庭環境中需消除霉變食物,處理生熟食的刀具案板分開使用。保持積極心態有助于康復,必要時可尋求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