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術后并發癥主要包括腸粘連、切口感染、腸瘺和術后腸梗阻復發。這些并發癥的發生與手術創傷、患者基礎健康狀況及術后護理質量密切相關。
腸粘連是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由于手術過程中對腸管的機械性刺激和炎癥反應,可能導致腸管與腹壁或其他臟器異常黏連。輕度粘連可能僅表現為輕微腹痛,嚴重時可引發慢性腸梗阻。術后早期活動、腹腔內使用防粘連材料可降低風險。
切口感染多發生在術后5-7天,表現為切口紅腫、滲液或發熱。糖尿病患者、營養不良患者及急診手術患者感染風險較高。保持切口干燥清潔、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預防關鍵。感染嚴重時需拆除部分縫線引流。
腸瘺屬于嚴重并發癥,常因腸管血運障礙或吻合口愈合不良導致。患者可出現腹膜炎體征、引流管引出腸內容物等癥狀。治療需禁食、胃腸減壓,必要時行二次手術修補。營養支持對瘺口愈合至關重要。
術后腸梗阻復發多與基礎疾病未根治有關,如腫瘤進展、克羅恩病活動期等。表現為再次出現腹痛、嘔吐、停止排氣排便。需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原因,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術治療。
高齡、合并糖尿病、惡性腫瘤患者并發癥風險顯著增高。術后應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出現持續發熱、腹痛加劇或引流異常需及時就醫。規范化的圍手術期管理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