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損傷通常由急性外傷、慢性勞損、退行性變、骨結構異常及代謝性疾病等因素引起。肩袖是肩關節周圍肌腱組織的統稱,主要功能為維持肩關節穩定性,其發生損傷與機械性摩擦、血供不足及組織退化密切相關。
1、急性外傷
直接暴力撞擊或跌倒時手臂外展撐地可能導致肩袖肌腱撕裂。常見于交通事故、運動碰撞等突發情況,表現為肩部劇痛、活動受限。需通過MRI明確損傷程度,部分患者需關節鏡手術修復,藥物可選用洛索洛芬鈉片緩解疼痛。
2、慢性勞損
長期重復性舉臂動作如游泳、投擲等易使肩袖肌腱反復摩擦肩峰下間隙,逐漸出現纖維斷裂。建筑工人、運動員等職業人群高發,早期表現為肩關節酸脹,可通過超聲波治療配合塞來昔布膠囊控制炎癥。
3、退行性變
中老年人群因膠原蛋白流失導致肌腱彈性下降,輕微外力即可引發損傷。常伴有肩峰下骨贅形成,進一步加劇肌腱磨損。建議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疼痛明顯者可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
4、骨結構異常
先天性肩峰形態異常或骨折后畸形愈合會縮小肩峰下間隙,增加肌腱受壓風險。X線檢查可見II型或III型肩峰,此類患者需考慮肩峰成形術聯合肌腱修復術。
5、代謝性疾病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會影響肌腱微循環,導致肌腱脆性增加。控制原發病基礎上,可配合使用艾瑞昔布片改善局部血供,同時避免提拉重物。
肩袖損傷患者應避免過度使用患肢,急性期可用冰敷減輕腫脹,恢復期進行鐘擺運動等低強度康復訓練。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蛋促進肌腱修復,合并骨質疏松者需增加奶制品攝入。睡眠時在患側手臂下墊枕頭保持肩關節中立位,定期復查評估肌腱愈合情況,必要時進行肌力訓練增強肩袖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