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通常由胰酶異常激活導致胰腺自身消化引起,主要誘因包括膽道疾病、酒精刺激、高脂血癥等。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驟,慢性胰腺炎則表現為長期反復發作,兩者均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和醫療干預進行控制。
膽道疾病是胰腺炎最常見的病因。膽結石或膽總管梗阻可能導致膽汁反流至胰管,激活胰酶引發炎癥。患者常伴有右上腹疼痛、黃疸等癥狀。治療需解除梗阻,輕癥可采用熊去氧膽酸等利膽藥物,重癥需內鏡取石或手術干預。
長期過量飲酒可直接損傷胰腺細胞,誘發慢性胰腺炎。酒精代謝產物會促進胰蛋白分泌并形成蛋白栓,阻塞胰管。典型表現為持續性上腹痛和脂肪瀉。戒酒是核心治療,疼痛控制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加巴噴丁,胰酶替代治療常用胰酶腸溶膠囊。
高脂血癥特別是甘油三酯超過11.3mmol/L時,易誘發急性胰腺炎。血脂異常會導致胰腺微循環障礙和酸中毒。患者可能出現乳糜血和黃色瘤。需嚴格低脂飲食,藥物可選非諾貝特或ω-3脂肪酸制劑,嚴重者需血漿置換。
其他誘因包括胰管解剖異常、藥物副作用如硫唑嘌呤、創傷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屬于特殊類型,需糖皮質激素治療。暴飲暴食、吸煙等因素也會增加發病風險。
當出現持續上腹痛向腰背部放射、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時,建議立即就醫。重癥胰腺炎可能并發胰腺壞死、多器官衰竭,需重癥監護治療。血液淀粉酶和脂肪酶檢測結合CT檢查可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