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燙傷后應立即用流動冷水沖洗傷處15-20分鐘,隨后根據燙傷程度選擇消毒包扎或就醫處理。蒸汽燙傷的處理方法主要有降溫止痛、清潔消毒、藥物涂抹、預防感染、觀察恢復。
1、降溫止痛
燙傷后第一時間用10-25℃流動冷水持續沖洗傷處,水流不宜過急以免沖擊損傷皮膚。冷水沖洗能有效降低皮膚溫度,減輕熱力對深層組織的持續損傷,同時緩解疼痛感。若燙傷面積較大或位于關節等特殊部位,可將傷處浸泡于清潔冷水中。禁止使用冰塊直接冷敷,避免凍傷。
2、清潔消毒
沖洗后用生理鹽水或溫和肥皂水輕柔清潔創面,去除可能殘留的熱源物質和皮膚表面污染物。清潔時不可強行撕揭黏附的衣物碎片,必要時用無菌剪刀修剪周圍布料。清潔完成后使用碘伏或苯扎氯銨等消毒液進行創面消毒,消毒范圍應超過燙傷邊緣2厘米。
3、藥物涂抹
淺二度以下燙傷可涂抹磺胺嘧啶銀乳膏、濕潤燒傷膏或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等藥物。藥物應均勻覆蓋創面形成薄層,過厚涂抹可能影響散熱。水皰直徑小于1厘米時保持完整,大于1厘米需在消毒后用無菌針筒抽吸皰液保留皰皮。禁止涂抹牙膏、醬油等非醫用物質。
4、預防感染
消毒后使用無菌凡士林油紗或水膠體敷料覆蓋創面,外層用紗布包扎固定。包扎應松緊適度,過緊影響血液循環,過松易脫落污染。每日檢查創面情況,出現紅腫滲液、化膿或發熱時需及時就醫。面部等不易包扎部位可采取暴露療法,但需保持環境清潔。
5、觀察恢復
淺二度燙傷約2周愈合,期間避免抓撓結痂處。愈合后新生皮膚較嬌嫩,需防曬保濕6個月以上。深二度及以上燙傷、燙傷面積超過手掌大小、或傷及面部/關節/會陰等特殊部位時,應立即前往燒傷??浦委?。愈合過程中出現瘢痕增生可考慮壓力療法或硅酮制劑干預。
燙傷恢復期應保持高蛋白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鋅元素促進創面愈合。選擇魚肉、雞蛋、牛奶等優質蛋白,搭配西藍花、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色素沉著風險。日常活動時注意保護傷處,避免摩擦和日光直射。愈合后定期進行皮膚功能鍛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彈性。若出現關節活動受限,需及時進行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