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飲食是通過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調整供能比例來改善代謝的飲食模式。正確實施需兼顧營養均衡與可持續性,主要方法包括控制碳水類型、優化脂肪來源、調整蛋白質比例三方面。
控制碳水類型是核心措施。每日碳水攝入量建議控制在50-150克,優先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如西蘭花、菠菜等非淀粉類蔬菜,適量食用藍莓、草莓等低糖水果。避免精制糖和精制谷物,用糙米、燕麥等全谷物替代白米白面。
優化脂肪來源保障能量供給。選擇橄欖油、牛油果、堅果等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適量攝入三文魚、沙丁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海魚。限制反式脂肪,動物脂肪攝入不超過總熱量20%。
調整蛋白質比例維持肌肉量。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入1.2-1.5克蛋白質,優選雞蛋、雞胸肉、瘦牛肉等優質蛋白。乳糖不耐受者可選擇無糖希臘酸奶,素食者可通過豆腐、鷹嘴豆補充植物蛋白。
特殊人群需個性化調整。妊娠期女性碳水不宜低于100克/日,糖尿病患者需監測酮體水平,腎病患者應控制蛋白質總量。出現頭痛、乏力等"低碳不適"時可適量補充電解質。
長期低碳飲食者建議定期檢測血脂、尿酸等指標,每2-3個月可安排5-7天碳水循環期。搭配阻抗運動能更好維持基礎代謝率,每日飲水量需增加至2000毫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