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多數情況下可以控制癥狀并延緩進展,但已萎縮的胃黏膜通常難以完全逆轉。治療主要包括根除幽門螺桿菌、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改善生活習慣和定期胃鏡監測。
1、根除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病因,采用四聯療法可有效根除。常用方案包括質子泵抑制劑聯合兩種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鉍劑。根除后能顯著降低胃黏膜炎癥活動度,部分患者萎縮程度可能改善。
2、抑制胃酸分泌:
長期胃酸刺激會加重黏膜萎縮,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或H2受體阻滯劑如法莫替丁可減少胃酸分泌。尤其適用于伴反酸、燒心癥狀的患者,需注意避免長期大劑量使用。
3、保護胃黏膜:
黏膜保護劑如瑞巴派特、替普瑞酮能促進胃黏液分泌和前列腺素合成,增強胃黏膜屏障功能。對于已發生腸上皮化生的患者,這類藥物可能延緩病理進展。
4、改善生活習慣:
戒煙限酒、避免腌制及辛辣刺激食物可減少胃黏膜損傷。規律飲食、細嚼慢咽能降低胃部負擔,同時需保持情緒穩定,長期精神緊張會加重胃黏膜缺血。
5、定期胃鏡監測:
中重度萎縮伴腸化生患者需每1-2年復查胃鏡,必要時進行病理活檢。早期發現異型增生可通過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干預,顯著降低癌變風險。
萎縮性胃炎患者日常需注意營養補充,適量攝入富含維生素B12的動物肝臟、蛋類和發酵豆制品,預防惡性貧血。烹調方式以蒸煮燉為主,避免油炸燒烤??蛇M行太極拳、散步等溫和運動改善胃腸蠕動,但需避免飯后立即運動。合并焦慮抑郁情緒時建議心理疏導,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焦慮藥物。出現消瘦、嘔血、黑便等預警癥狀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