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腫瘤的形成可能由長期吸煙接觸化學物質、慢性膀胱炎癥刺激、職業性致癌物暴露、遺傳基因突變、盆腔放射治療史等因素引起。膀胱腫瘤通常表現為無痛性血尿、尿頻尿急、排尿困難、下腹部疼痛、體重下降等癥狀。
1、吸煙與化學物質:
煙草中的亞硝胺等致癌物質通過尿液長期蓄積在膀胱,直接損傷尿路上皮細胞DNA。吸煙者膀胱腫瘤發生率是非吸煙者的2-6倍,戒煙可降低30%-60%發病風險。接觸苯胺染料、橡膠制品等職業暴露人群需定期尿脫落細胞檢查。
2、慢性炎癥刺激:
反復尿路感染或膀胱結石導致的慢性炎癥,會使尿路上皮細胞處于異常增殖狀態。埃及血吸蟲感染引發的膀胱纖維化患者,鱗癌發生率顯著增高。長期留置導尿管患者應每3個月進行膀胱鏡監測。
3、職業致癌物:
長期接觸聯苯胺、β-萘胺等芳香胺類化合物的化工從業人員,致癌物經肝臟代謝后通過尿液排泄。這類物質半衰期長達12小時,易在膀胱黏膜形成加合物。我國已將職業性膀胱腫瘤列入法定職業病目錄。
4、遺傳因素:
RB1抑癌基因缺失者易發生多發性乳頭狀瘤,Lynch綜合征患者伴隨MSH2基因突變時,膀胱癌風險增加5倍。有家族史者建議40歲起每年進行尿腫瘤標志物篩查,必要時行熒光膀胱鏡檢查。
5、放射治療影響:
宮頸癌或前列腺癌接受盆腔放療后,膀胱黏膜血管內皮細胞易受輻射損傷。放療后10-15年是繼發腫瘤高發期,這類患者出現血尿時應優先排除放射性膀胱炎惡變可能。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飲水量稀釋尿液致癌物濃度,多食用十字花科蔬菜所含的異硫氰酸鹽具有化學預防作用。避免長時間憋尿減少尿液滯留,接觸化工產品時嚴格佩戴防護裝備。出現持續兩周以上的肉眼血尿應立即就診泌尿外科,通過尿細胞學檢查、膀胱鏡活檢等手段明確診斷。早期表淺型腫瘤可通過經尿道電切術治療,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