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便秘可通過飲食調整、腹部按摩、規律排便習慣、補充益生菌、增加運動量等方式改善,通常由膳食纖維不足、水分攝入少、腸道菌群失衡、運動缺乏、排便習慣不良等原因引起。
1、膳食纖維:
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西梅泥、火龍果、燕麥粥,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南瓜、紅薯等根莖類蔬菜可蒸煮后壓成泥狀,適合幼兒食用。避免過度加工的精制米面。
2、水分補充:
每日飲水量需達到每公斤體重50-100ml,晨起空腹喝溫水刺激腸蠕動。可適量給予稀釋的蘋果汁、梨汁,其中山梨醇成分具有滲透性導瀉作用。母乳喂養嬰兒需增加哺乳頻率。
3、益生菌調節:
選擇含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的嬰幼兒專用益生菌,持續補充2-4周。酸奶應選擇無添加糖的全脂發酵乳,1歲以上兒童每日不超過100ml。發酵食品如味噌湯也可少量嘗試。
4、腹部按摩:
餐后1小時按順時針方向環形按摩臍周,配合屈腿壓腹動作。按摩油可選用含茴香精油的嬰兒專用油,每次5-10分鐘。注意避開剛進食后的飽腹狀態。
5、運動干預:
嬰兒多做蹬自行車式腿部運動,學步期兒童每天保證1小時爬行或走路。大齡兒童可進行跳繩、踢球等跳躍性運動,運動時腹肌收縮能促進腸道機械性蠕動。
建立固定排便時間,優選餐后30分鐘內坐便盆。飲食中需長期保證綠葉蔬菜、全谷物與水果的均衡搭配,避免依賴開塞露等刺激性通便藥物。若持續3天未排便或出現腹脹哭鬧,需兒科排除先天性巨結腸等器質性疾病。日常可記錄飲食與排便情況,幫助醫生評估干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