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疼可能是由腎結石、腎炎、腎盂腎炎、多囊腎、腎腫瘤等疾病引起。腎疼通常表現為腰部或側腹部的持續性或陣發性疼痛,可能伴隨尿頻、尿急、血尿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后針對性治療。

1、腎結石
腎結石是礦物質和鹽類在腎臟內形成的硬質結晶,可能因飲水不足、高鹽飲食或代謝異常導致。典型癥狀為突發性劇烈腰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或腹股溝,常伴隨血尿、惡心嘔吐。治療需根據結石大小選擇藥物排石、體外沖擊波碎石或手術取石。常用藥物包括尿石通丸、排石顆粒、枸櫞酸氫鉀鈉顆粒等。
2、腎炎
腎炎指腎臟的炎癥反應,可能與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或藥物損傷有關。患者可出現腰部鈍痛、眼瞼或下肢水腫、泡沫尿及血壓升高。急性期需臥床休息,限制蛋白質攝入,醫生可能開具潑尼松、環磷酰胺、纈沙坦等藥物控制炎癥和蛋白尿。
3、腎盂腎炎
腎盂腎炎屬于尿路感染的上行感染,常見于女性,多由大腸桿菌等細菌引起。表現為高熱寒戰、腎區叩擊痛、尿頻尿痛等。確診需進行尿培養,治療以抗生素為主,如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鈉、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重癥需靜脈給藥。

4、多囊腎
多囊腎為遺傳性疾病,腎臟出現多個囊腫導致體積增大。早期可能無癥狀,隨著囊腫增大可出現腰部脹痛、高血壓和腎功能減退。目前無根治方法,主要控制并發癥,使用托伐普坦延緩囊腫增長,嚴重腎功能衰竭需透析或腎移植。
5、腎腫瘤
腎腫瘤包括腎細胞癌等惡性病變,早期常無癥狀,進展后可出現無痛性血尿、腰部包塊及消瘦。診斷依賴影像學檢查,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晚期可聯合舒尼替尼、阿昔替尼等靶向藥物。定期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

出現腎疼癥狀時應避免劇烈運動,減少高嘌呤和高鹽食物攝入,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促進代謝。注意觀察尿液顏色和尿量變化,記錄疼痛發作特點,就醫時詳細向醫生描述。慢性腎病患者需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自行調整劑量或停藥。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腎臟血液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