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偏高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礎疾病、避免肝毒性藥物、補充護肝營養素及定期監測等方式改善。該指標異常可能與脂肪肝、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傷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因素有關。
減少高脂高糖飲食,增加新鮮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攝入,有助于減輕肝臟代謝負擔。每日保持30分鐘以上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可促進脂肪代謝。嚴格戒酒能避免酒精對肝細胞的直接損害,保證23點前入睡有利于肝臟修復。
合并糖尿病者需將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高血壓患者應維持血壓低于140/90mmHg。病毒性肝炎患者需遵醫囑使用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抗病毒藥物。脂肪肝患者需通過減重使BMI逐步達到正常范圍。
慎用對乙酰氨基酚等解熱鎮痛藥,避免長期服用紅霉素、異煙肼等抗生素。中藥何首烏、雷公藤等可能引起肝損傷,使用前需評估肝功能。化療患者需定期監測轉氨酶,必要時調整用藥方案。
適量補充水飛薊素可增強肝細胞膜穩定性,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蛋白質攝入優先選擇魚類、豆制品等優質蛋白,避免過量攝入動物內臟。烹調使用橄欖油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初期每2-4周復查肝功能,穩定后可延長至3-6個月。出現乏力、黃疸等癥狀需及時就醫。超聲檢查可評估肝臟形態變化,彈性成像能早期發現肝纖維化。長期異常者需進行肝炎病毒標志物篩查。
轉氨酶輕度升高時可通過上述方法逐步改善,但持續超過正常值3倍或伴隨膽紅素升高需立即就醫。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情緒壓力可能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影響肝功能。烹飪方式建議選擇蒸煮代替油炸,每日飲水不少于1500毫升有助于代謝廢物排出。合并超重者應以每月減重2-4公斤為目標,避免快速減重導致肝損傷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