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疝是指腹腔內臟器通過腹股溝區的薄弱點向體表突出形成的包塊。腹股溝區位于下腹部與大腿交界處,是腹壁結構相對薄弱的區域,當腹內壓力增高時易形成缺損。
腹股溝疝可能由腹壁肌肉退化、長期腹壓增高、先天性發育缺陷等因素引起。腹壁肌肉退化常見于老年人,因膠原蛋白流失導致腹壁強度下降;長期腹壓增高多見于慢性咳嗽、便秘、重體力勞動者;先天性發育缺陷則與胚胎期鞘狀突未閉合有關。患者通常表現為腹股溝區可復性包塊,站立或用力時突出,平臥后消失,可能伴有墜脹感或隱痛。
腹股溝疝可通過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腔鏡疝修補術等方式治療。無張力疝修補術采用人工補片加強腹壁,復發率低于傳統手術;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保守治療適用于手術禁忌者,可使用疝氣帶暫時緩解癥狀。
嬰幼兒腹股溝疝存在自愈可能,但成人疝無法自愈且可能發生嵌頓。若包塊突然增大、變硬伴劇烈疼痛,需警惕嵌頓疝,應立即就醫防止腸管壞死。術后需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3個月,降低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