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管理治療的六大原則包括血糖監測、飲食控制、運動干預、藥物治療、并發癥預防和心理支持。
1、血糖監測:
定期監測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通過指尖血糖儀或動態血糖監測系統,患者需記錄空腹、餐后及睡前血糖值,幫助評估治療效果。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每3個月需進行一次,反映長期血糖控制水平。血糖異常波動時需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事件發生。
2、飲食控制:
采用低升糖指數飲食模式,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需占總熱量的45%-60%。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選擇全谷物、豆類和蔬菜。限制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蛋白質攝入以魚類、禽類為主。實施定時定量進餐原則,必要時采用食物交換份法控制總熱量。
3、運動干預:
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抗阻訓練每周2-3次,重點鍛煉大肌群。運動前后監測血糖,避免運動性低血糖。合并視網膜病變者需避免劇烈運動,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應選擇低沖擊性運動方式。
4、藥物治療:
1型糖尿病需終身胰島素治療,可采用基礎-餐時方案或胰島素泵。2型糖尿病根據病情選用二甲雙胍、磺脲類或DPP-4抑制劑等口服降糖藥。GLP-1受體激動劑和SGLT2抑制劑具有心血管和腎臟保護作用。藥物治療需嚴格遵循醫囑,定期評估療效和不良反應。
5、并發癥預防:
每年進行眼底檢查、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和神經病變篩查。控制血壓低于130/80mmHg,LDL-C目標值根據風險分層確定。足部護理包括每日檢查、專業修甲和穿防護鞋。疫苗接種計劃需包含肺炎球菌疫苗和每年流感疫苗。
6、心理支持:
糖尿病易伴發抑郁和焦慮,需定期進行心理狀態評估。加入患者互助小組可改善治療依從性,認知行為療法有助于應對疾病壓力。家屬應參與疾病管理培訓,醫療團隊需提供持續健康教育。睡眠障礙和糖尿病痛苦綜合征需專業心理干預。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個體化血糖控制目標,年輕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建議控制在6.5%以下,老年患者可適當放寬至7.5%-8.0%。每日飲食可采用"餐盤法則":1/2非淀粉類蔬菜、1/4優質蛋白、1/4全谷物。運動時攜帶含糖食品應對低血糖,合并高血壓者避免憋氣動作。定期進行糖尿病并發癥篩查,包括眼底照相、神經電生理檢查和踝肱指數測定。保持規律作息和戒煙限酒對代謝控制至關重要,遇到管理困難時及時尋求專業團隊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