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患者需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保持皮膚清潔、合理用藥、調節情緒及監測病情變化。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皮膚出現風團、瘙癢等癥狀,可能由食物、藥物、感染等多種因素誘發。
1、避免接觸過敏原
蕁麻疹患者應明確并遠離可能誘發癥狀的過敏原。常見過敏原包括海鮮、堅果、花粉、塵螨等。日常飲食需記錄食物種類,發現可疑致敏食物后及時剔除。環境中避免接觸動物毛發、化學洗滌劑等刺激物,外出時可佩戴口罩減少花粉吸入。
2、保持皮膚清潔
每日用溫水清潔皮膚,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或過熱洗澡水。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出汗后及時更換衣物。剪短指甲防止抓撓導致皮膚破損感染,瘙癢明顯時可冷敷緩解癥狀。
3、合理用藥
急性發作期可遵醫囑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物控制癥狀。慢性蕁麻疹患者需規律用藥,避免自行增減劑量。外用藥膏如爐甘石洗劑可輔助止癢,但面部及皮膚薄嫩處慎用含激素類藥膏。
4、調節情緒
精神緊張可能加重蕁麻疹癥狀,可通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緩解壓力。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導致免疫力下降。慢性蕁麻疹患者可加入病友互助小組,減輕心理負擔。
5、監測病情變化
記錄風團出現時間、部位及伴隨癥狀,若出現呼吸困難、腹痛等全身反應需立即就醫。定期復查血常規等指標,排查潛在感染或系統性疾病。季節交替時加強防護,預防癥狀反復。
蕁麻疹患者日常應保持均衡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蔬菜,避免飲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適度運動增強體質,但避免劇烈運動誘發膽堿能性蕁麻疹。室內保持通風干燥,定期清洗床品減少塵螨滋生。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時,應及時至皮膚科就診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