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需注意避免久坐久站、控制體重、規范用藥、科學鍛煉及定期復查。腰椎間盤突出多與椎間盤退變、長期勞損或外傷有關,典型癥狀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嚴重時可影響行走功能。
1、避免久坐久站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會加重椎間盤壓力,建議每30分鐘變換體位,坐立時使用靠墊支撐腰部。臥床休息時可選擇硬板床,側臥時雙腿間夾枕頭以保持脊柱中立位。日常避免提重物、突然扭轉腰部等動作。
2、控制體重
超重會增加腰椎負荷,通過低脂高纖維飲食結合適度運動維持健康體重。推薦攝入富含鈣質的牛奶、豆制品及維生素D豐富的魚類,有助于骨骼健康。需避免暴飲暴食,減少高糖高鹽食物攝入。
3、規范用藥
急性期可遵醫囑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膠囊、洛索洛芬鈉片緩解疼痛,配合甲鈷胺片營養神經。禁止自行調整劑量,出現胃部不適或頭暈等副作用需及時就醫。合并骨質疏松者需同步進行抗骨松治療。
4、科學鍛煉
推薦游泳、平板支撐等低沖擊運動增強核心肌群,每日進行仰臥抬腿、五點支撐等康復訓練。動作需緩慢平穩,疼痛發作期暫停鍛煉。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功法可改善脊柱柔韌性,但需專業指導。
5、定期復查
每3-6個月進行腰椎MRI檢查評估病情進展,若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或下肢肌力下降需立即就診。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椎間孔鏡手術等微創干預,術后仍需堅持康復訓練預防復發。
老年患者需穿著防滑鞋預防跌倒,寒冷季節注意腰部保暖。日常可熱敷疼痛部位促進血液循環,但急性炎癥期禁用。建議家屬協助改造居家環境,如加裝浴室扶手、調整家具高度等。保持樂觀心態,避免因疼痛減少活動導致肌肉萎縮,必要時尋求心理咨詢。若夜間疼痛加劇或出現發熱需警惕感染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