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氣胸是氣體異常積聚在胸膜腔導致的呼吸窘迫,多數可通過保守治療緩解,嚴重者需胸腔穿刺或閉式引流。治療方法與氣胸類型、嚴重程度及并發癥密切相關。
輕度氣胸肺壓縮<30%通常選擇密切觀察。保持患兒安靜、減少哭鬧,避免胸腔壓力驟增,多數在1-2周內自行吸收。監測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2%以上,必要時給予低流量氧療促進氣體吸收。
中重度氣胸肺壓縮≥30%需醫療干預。張力性氣胸需緊急穿刺減壓,采用16-18G套管針于鎖骨中線第二肋間穿刺排氣。單純性氣胸可行胸腔閉式引流,選擇8-10Fr引流管連接水封瓶,持續引流至肺復張后24-48小時拔管。
繼發性氣胸需處理原發病。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可能需要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胎糞吸入綜合征需支氣管灌洗;先天性肺發育異常如肺囊腫可能需后期手術切除。機械通氣患兒應調整呼吸機參數,降低氣道峰壓和PEEP值。
并發癥防治是關鍵。持續氣漏超過7天需考慮化學性胸膜固定術,常用藥物為高滲葡萄糖或自體血。合并感染時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抗生素,如頭孢曲松或萬古霉素。嚴重血氣胸需輸血糾正貧血。
約15%患兒可能復發,多見于肺發育不良或機械通氣者。出院后需定期隨訪胸片,避免呼吸道感染。哺乳時保持45度半臥位,減少嗆奶風險。若出現呼吸急促、發紺等表現需立即返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