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水狀醫學上稱為水樣便通常由多種因素引起,根據病因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類。
生理性因素中,飲食不當是常見原因。短時間內攝入過量生冷食物如冰鎮飲料、刺身或高滲性食物如大量蜂蜜、火龍果可能刺激腸道蠕動加快。乳糖不耐受患者飲用牛奶后,未消化的乳糖在腸道內發酵也會導致滲透性腹瀉。精神緊張或焦慮時,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可能引發腸易激綜合征的腹瀉型表現。
病理性因素主要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感染性腹瀉多與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腸道病毒感染有關,常伴隨低熱、惡心癥狀;細菌性痢疾或沙門氏菌感染則可能出現膿血便、腹痛。非感染性因素中,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癥性腸病可能導致反復水樣便,通常伴有體重下降;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內分泌疾病因代謝加快亦可引發腹瀉。
對于持續時間超過3天的水樣便,或伴隨發熱、脫水、血便等情況,建議及時消化內科就診。輕度腹瀉可通過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避免進食油膩及高纖維食物。病理性腹瀉需針對病因治療,如細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炎癥性腸病需免疫調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