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突然加快醫學上稱為心悸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情緒激動、劇烈運動、攝入咖啡因或酒精;病理性因素常見于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或低血糖等疾病。多數情況下短暫心悸無需特殊處理,但若伴隨胸痛、暈厥或持續發作需及時就醫。
生理性因素
情緒波動如緊張、焦慮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率一過性增快,通常平靜休息后可緩解。運動時心臟需增加供血,健康人群可能出現心率達160-180次/分的生理反應,停止運動后逐漸恢復正常。咖啡因和酒精可直接刺激心肌細胞,引發早搏或竇性心動過速,減少攝入后癥狀多能改善。
心律失常
可能與心肌缺血、電解質紊亂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心慌、胸悶或頭暈。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PSVT發作時心率可達150-250次/分,需通過心電圖確診;心房顫動則伴有脈搏不規則,需抗凝治療預防血栓。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普羅帕酮等可用于控制心率。
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激素過量會加速代謝,引發靜息狀態下心率持續超過100次/分,常伴有多汗、手抖、體重下降。促甲狀腺激素TSH檢測可明確診斷,治療包括甲巰咪唑等抗甲狀腺藥物或放射性碘治療。
貧血與低血糖
血紅蛋白不足時心臟代償性加快泵血,可能出現面色蒼白、乏力;血糖低于3.9mmol/L時交感神經興奮會引發心慌、出汗。缺鐵性貧血需補充鐵劑,嚴重貧血可能需輸血;低血糖發作時立即進食含糖食物可緩解。
持續心悸超過30分鐘、伴隨意識模糊或血壓下降時,提示可能存在急性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等危重情況,需立即呼叫急救。日常建議記錄心悸發作的誘因、持續時間及伴隨癥狀,便于醫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