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失眠可能由心理壓力、作息紊亂、環境干擾、軀體疾病、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生活習慣、改善睡眠環境、心理干預、藥物治療等方式緩解。
1、心理壓力
工作學習壓力、家庭矛盾等情緒困擾會導致大腦持續處于緊張狀態,影響褪黑素分泌。建議通過正念冥想、傾訴等方式釋放壓力,避免睡前過度思考。長期焦慮抑郁需心理咨詢干預,必要時遵醫囑使用安神補腦液、烏靈膠囊等中成藥。
2、作息紊亂
晝夜節律失調如熬夜、午睡過長會打亂生物鐘。保持固定起床時間,白天接觸自然光有助于重置睡眠周期。避免睡前使用電子設備,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生成。短期失眠可嘗試酸棗仁湯等食療方調節。
3、環境干擾
噪音、強光、過高室溫等會降低睡眠質量。選擇遮光窗簾、耳塞等工具營造黑暗安靜環境,保持臥室溫度在20-24攝氏度。床墊過硬過軟都可能引發軀體不適,建議選擇中等硬度乳膠床墊。
4、軀體疾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疼痛、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常伴失眠癥狀。糖尿病夜尿增多也會中斷睡眠。需針對原發病治療,如甲亢患者可服用甲巰咪唑,疼痛患者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
5、藥物副作用
部分降壓藥、激素類藥物、抗抑郁藥可能干擾睡眠。服用茶堿類平喘藥或含咖啡因藥物時,建議調整用藥時間至白天。長期使用艾司唑侖等苯二氮卓類藥物需警惕依賴性。
建立規律作息是改善失眠的基礎措施,建議固定就寢時間并限制臥床活動。睡前2小時避免劇烈運動和進食,可飲用溫牛奶或小米粥。白天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能提升睡眠質量,但睡前3小時應停止運動。若調整生活方式后仍持續失眠超過1個月,需到神經內科或睡眠??凭驮\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