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瘙癢可通過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藥物治療。外陰瘙癢通常由真菌感染、過敏反應、皮膚干燥、糖尿病、外陰白斑等原因引起。
真菌感染是外陰瘙癢最常見的原因,白色念珠菌感染占多數。患者可能出現豆腐渣樣白帶、外陰紅腫等癥狀。除抗真菌藥物外,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穿緊身化纖內褲。
過敏反應可能由衛生巾、洗液或避孕套等物品引起,表現為瘙癢伴皮疹。需立即停用可疑致敏產品,必要時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選擇純棉內褲和低敏護理產品可減少刺激。
皮膚干燥多見于中老年女性,與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表現為外陰皮膚脫屑、皸裂。可使用含維生素E的保濕霜,避免過度清潔。適當補充大豆異黃酮可能改善癥狀。
糖尿病患者易出現外陰瘙癢,與尿糖刺激和局部免疫力下降相關。需監測血糖水平,控制糖分攝入。合并感染時需在醫生指導下聯合使用降糖藥和抗感染藥物。
外陰白斑屬于慢性皮膚病,特征為外陰皮膚色素減退伴頑固性瘙癢。確診需依靠病理檢查,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軟膏和物理治療。該病有癌變風險,需定期復查。
出現外陰持續瘙癢超過一周、伴隨異常分泌物或皮膚破損時,應及時就診婦科。絕經后女性反復發作需排除惡性腫瘤可能。日常護理建議選擇pH4.5的弱酸性洗液,避免使用堿性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