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可通過生活干預、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控制病情發展。慢性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酒精性肝損傷、藥物毒性、自身免疫異常、代謝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生活干預是慢性肝炎管理的基礎措施。戒酒對酒精性肝炎患者至關重要,酒精會直接損傷肝細胞。均衡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攝入,如魚肉、豆制品,限制高脂高糖食物。適度運動推薦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肝臟代謝功能。
藥物治療需根據病因選擇。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適用于乙肝病毒感染者,需長期規范用藥。水飛薊賓膠囊、雙環醇等保肝藥物可促進肝細胞修復。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需使用潑尼松等免疫抑制劑,用藥期間需監測血糖和骨密度。
手術治療主要針對終末期肝病。肝移植適用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需評估手術指征及匹配供體。部分肝癌患者可接受射頻消融或肝部分切除術,術后需定期復查甲胎蛋白和影像學檢查。
慢性肝炎患者應每3-6個月復查肝功能、病毒載量及肝臟超聲。出現腹水、意識障礙等肝硬化失代償表現需立即就醫。長期規范治療可有效延緩纖維化進展,多數患者能維持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