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后卵巢陣痛可能與排卵痛、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囊腫、黃體破裂等因素有關。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避免延誤治療。
一、排卵痛
排卵期卵泡破裂可能刺激腹膜引發短暫刺痛,多發生在月經后14天左右,表現為單側下腹隱痛或墜脹感,通常持續數小時至2天。可通過熱敷緩解,若疼痛劇烈或伴隨異常出血需排除病理因素。
二、盆腔炎
細菌上行感染可能導致輸卵管卵巢膿腫,常表現為持續性下腹痛、發熱、異常分泌物。可能與沙眼衣原體、淋病奈瑟菌等病原體感染有關,需抗生素治療如頭孢曲松鈉、多西環素、甲硝唑等。
三、子宮內膜異位癥
異位內膜組織侵襲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腫,月經后因囊腫張力變化引發疼痛,可能伴隨性交痛、排便痛。超聲檢查可發現卵巢囊性包塊,藥物控制常用孕三烯酮、亮丙瑞林等。
四、卵巢囊腫
生理性黃體囊腫或病理性囊腺瘤在月經后發生扭轉或破裂時,會突發劇烈腹痛伴惡心嘔吐。超聲檢查可鑒別囊腫性質,較大囊腫需腹腔鏡手術切除。
五、黃體破裂
月經后期黃體血管自發性破裂會導致腹腔內出血,疼痛呈刀割樣且進行性加重,可能伴隨休克癥狀。出血量少可保守治療,嚴重者需急診手術止血。
日常建議保持會陰清潔,避免經期性生活及劇烈運動。疼痛時可嘗試俯臥位緩解,記錄疼痛周期與伴隨癥狀。若疼痛反復發作或持續超過3天,應及時進行婦科檢查、超聲及腫瘤標志物檢測,排除器質性病變。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鐵元素,適量食用動物肝臟、深綠色蔬菜幫助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