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炎可通過保濕護理、外用藥物、口服藥物、光療和生物制劑等方式治療。異位性皮炎通常由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免疫異常、遺傳因素、環境刺激和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保濕護理是治療的基礎環節。選擇含神經酰胺、尿素或甘油的保濕霜,每日多次涂抹以修復皮膚屏障。避免使用堿性洗劑,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時間不超過10分鐘。
外用藥物主要用于控制炎癥和瘙癢。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適用于面部等薄嫩部位,糖皮質激素類如氫化可的松乳膏適合急性發作期。合并感染時可短期使用夫西地酸乳膏等抗菌外用藥。
中重度患者需配合口服藥物治療。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可緩解瘙癢,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適用于頑固性病例。新型靶向藥物如度普利尤單抗能特異性阻斷白介素-4受體。
窄譜中波紫外線光療適用于成人頑固性皮損,需在專業機構進行20-30次治療。對于常規治療無效的重癥患者,可考慮使用生物制劑如奧馬珠單抗調節免疫反應。
病程中需注意避免誘發因素。穿著純棉衣物,保持室內濕度40%-60%,避免接觸塵螨、花粉等過敏原。合并明顯滲出或全身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需警惕紅皮病等嚴重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