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多樣,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乏力、食欲減退、黃疸等典型表現。臨床表現主要分為以下五類:
肝功能異常相關癥狀?;颊叱8械匠掷m性疲勞,活動后加重,可能伴隨右上腹隱痛或脹悶感。部分患者出現食欲下降、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與肝臟代謝功能受損有關。
黃疸表現。病情進展時可能出現皮膚和鞏膜黃染,尿液顏色加深呈濃茶色,糞便顏色變淺。黃疸程度與肝細胞損傷嚴重性相關,嚴重者可出現皮膚瘙癢。
肝外系統癥狀。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引發肝外免疫復合物沉積,表現為關節疼痛、皮疹或腎臟損害。少數患者出現干燥綜合征樣表現,如眼干、口干。
肝硬化代償期表現。長期未控制的肝炎可能導致脾臟腫大、肝掌手掌紅斑或蜘蛛痣皮膚毛細血管擴張。男性患者可能出現乳房發育等內分泌紊亂癥狀。
肝功能失代償表現。疾病晚期可出現腹水、下肢水腫、嘔血或黑便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甚至肝性腦病意識障礙、行為異常。此時提示病情已進入終末期。
慢性乙型肝炎的癥狀呈現波動性特點,部分患者癥狀緩解期可達數月。所有疑似癥狀均需通過血清學檢測如乙肝兩對半和肝功能檢查確診。抗病毒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進展,常用藥物包括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核苷類似物。定期監測甲胎蛋白和肝臟超聲有助于早期發現肝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