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癌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局部腫塊、疼痛、神經功能障礙、潰瘍出血和淋巴結腫大。涎腺癌是發生在涎腺組織的惡性腫瘤,常見于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
1、局部腫塊
涎腺癌早期通常表現為無痛性腫塊,質地較硬且邊界不清。腫塊可能逐漸增大,表面皮膚可能出現粘連或破潰。不同部位的涎腺癌腫塊位置各異,腮腺癌多位于耳前或耳下區域,頜下腺癌則出現在下頜骨下方。腫塊生長速度與腫瘤惡性程度相關,低度惡性腫瘤生長緩慢,高度惡性腫瘤可能在短期內迅速增大。
2、疼痛
隨著腫瘤進展,患者可能出現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疼痛可向耳部、頭部或頸部放射。疼痛程度從輕微不適到劇烈疼痛不等,夜間可能加重。疼痛通常提示腫瘤侵犯周圍神經或組織,如面神經、舌神經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同側面部麻木或感覺異常,這與腫瘤壓迫或浸潤神經有關。
3、神經功能障礙
涎腺癌可能引起多種神經功能障礙,最常見的是面神經麻痹,表現為患側面部表情肌癱瘓、眼瞼閉合不全和口角歪斜。舌下神經受累時可出現舌肌萎縮和伸舌偏斜。腫瘤侵犯三叉神經可能導致面部感覺減退或異常。這些癥狀通常提示腫瘤已突破腺體包膜,屬于較晚期的表現。
4、潰瘍出血
晚期涎腺癌可能出現黏膜或皮膚潰瘍,潰瘍面常呈菜花狀,邊緣隆起,基底易出血??谇粌饶[瘤可能因摩擦或自發破裂導致反復出血。潰瘍面可能繼發感染,伴有惡臭分泌物。部分患者可觀察到腫瘤表面血管擴張,輕微觸碰即可引發出血,這種情況常見于高度惡性的黏液表皮樣癌或腺樣囊性癌。
5、淋巴結腫大
約半數涎腺癌患者就診時已出現區域淋巴結轉移,表現為頸部淋巴結無痛性腫大。淋巴結質地堅硬,活動度差,可能融合成團。高度惡性腫瘤如未分化癌、鱗狀細胞癌更易早期發生淋巴結轉移。部分患者可能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為首發癥狀,原發灶癥狀不明顯,這種情況需要與淋巴瘤等其他疾病鑒別。
涎腺癌患者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限酒。日常飲食宜選擇軟質、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魚肉泥、米粥等。適當進行溫和的口腔功能鍛煉,如鼓腮、吹氣等動作,但需避免過度牽拉患側面部。定期復查至關重要,包括臨床檢查、影像學評估和必要的病理檢查。出現新發腫塊、疼痛加重或神經癥狀惡化時應及時就醫。治療后的康復期需關注營養支持和心理疏導,必要時可尋求專業營養師和心理咨詢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