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壞東西拉肚子可通過蒙脫石散、鹽酸洛哌丁胺、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等藥物治療,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不耐受、腸道菌群紊亂、腸易激綜合征等原因引起。
1、細菌感染:
進食被沙門氏菌、志賀菌等污染的食物可能引發腹瀉,常伴隨腹痛、發熱癥狀。輕癥可口服蒙脫石散吸附毒素,配合補液鹽預防脫水;持續血便或高熱需就醫進行糞便培養,必要時使用諾氟沙星等抗生素。
2、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感染多導致水樣便,易出現嘔吐、低熱。建議服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調節菌群,腹瀉嚴重時短期使用鹽酸洛哌丁胺減緩腸蠕動,兒童需警惕脫水風險。
3、食物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或過敏體質人群攝入特定食物后,腸道滲透壓改變引發腹瀉。立即停用可疑食物,選擇無乳糖奶粉或水解蛋白飲食,補充葡萄糖電解質溶液維持水鹽平衡。
4、菌群紊亂:
長期使用抗生素或飲食失衡可能破壞腸道微生態。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酪酸梭菌活菌片等益生菌制劑,日常增加酸奶、泡菜等發酵食品攝入。
5、腸易激綜合征:
應激或冷食刺激誘發功能性腹瀉,多與內臟高敏感性有關。可嘗試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修復黏膜,配合腹部熱敷、冥想訓練緩解癥狀。
腹瀉期間宜選擇米粥、蘋果泥、蒸山藥等低渣飲食,避免高脂高纖維食物。癥狀超過48小時未緩解,或出現持續高熱、血便、意識模糊等嚴重表現需急診處理。恢復期逐步增加運動量促進腸道功能重建,注意餐具消毒與生熟食分開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