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陰道炎嚴重程度可通過分泌物性狀、瘙癢程度、黏膜損傷范圍、復發頻率及伴隨癥狀綜合判斷。
1、分泌物變化:
輕度感染表現為白色凝乳狀或豆腐渣樣分泌物,量較少;中重度感染時分泌物量明顯增多,可能呈現黃綠色或帶有異味。分泌物附著在陰道壁不易擦除提示炎癥反應加重。
2、瘙癢程度:
輕微瘙癢僅在夜間明顯屬于輕度;持續瘙癢影響日常活動為中度;出現灼痛感或排尿疼痛表明炎癥已累及尿道口,屬于重度表現。抓撓導致的皮膚破損會進一步加重感染風險。
3、黏膜損傷:
陰道壁充血水腫屬于輕度;出現點狀出血或糜爛屬于中度;大面積潰瘍或皸裂則達到重度標準。婦科檢查可見陰道黏膜覆蓋白色偽膜,強行剝離后創面滲血是典型重度特征。
4、復發頻率:
每年發作1-2次為輕度;每季度復發屬于中度;每月發作或治療無效需考慮復雜性感染。頻繁復發可能與糖尿病、免疫缺陷等基礎疾病有關,需排查潛在病因。
5、伴隨癥狀:
單純外陰瘙癢屬于輕度;出現性交痛、排尿困難為中度;發熱、盆腔疼痛提示可能合并盆腔炎。中重度患者可能伴隨會陰部濕疹樣改變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日常需選擇棉質透氣內衣,避免穿緊身褲;飲食減少高糖食物攝入,適當補充含益生菌的酸奶;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伴侶需同步治療。出現持續發熱、下腹墜脹或血性分泌物應立即就醫,糖尿病患者需嚴格監測血糖。規范用藥后癥狀未緩解需進行真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排除耐藥菌株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