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術后需重點關注傷口護理、激素替代、復查監測、飲食調整和心理調適。主要注意事項包括保持傷口清潔干燥、規律服用左甲狀腺素鈉、定期復查甲狀腺功能及頸部超聲、適量補充高蛋白低碘飲食、積極尋求心理支持。
1、傷口護理:
術后7天內保持頸部切口敷料干燥,避免沾水或抓撓。使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每日觀察有無紅腫滲液。淋浴時可用防水敷貼保護,術后2周內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傷口裂開。若出現發熱或切口劇痛需及時就醫。
2、激素替代:
全甲狀腺切除患者需終身服用左甲狀腺素鈉如優甲樂,晨起空腹服用,與其他藥物間隔4小時。初始劑量根據體重計算,后續通過復查TSH水平調整,分化型癌通常需將TSH抑制在0.1-0.5mIU/L。漏服不可加倍補服。
3、復查監測:
術后1個月首次復查甲狀腺功能,前2年每3-6個月復查一次,包括TSH、FT4和甲狀腺球蛋白檢測。每年需進行頸部超聲檢查,疑似復發時需做細針穿刺或PET-CT。放射性碘治療患者需額外監測全身碘掃描結果。
4、飲食調整:
術后1周從流食過渡到軟食,避免過硬食物牽拉傷口。長期建議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豆制品,限制海帶紫菜等高碘食物攝入量。放射性碘治療前需低碘飲食2周,治療后24小時內多飲水促進碘131排泄。
5、心理調適:
約30%患者術后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可通過病友互助小組或心理咨詢緩解。聲音嘶啞者可行發聲訓練,甲狀旁腺損傷致手腳麻木時需補鈣。保持規律作息,逐步恢復輕中度運動如散步、瑜伽。
甲狀腺癌術后康復期需建立長期健康管理計劃。每日保證7-8小時睡眠,避免熬夜影響激素調節。運動建議從術后1個月開始,以心率不超過100次/分鐘為度。可適量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但需與甲狀腺素服藥間隔4小時。注意觀察頸部淋巴結腫大、骨痛等轉移征兆,同時預防骨質疏松等藥物副作用。建議家屬共同參與康復監督,定期記錄服藥情況和身體變化,遇到異常及時與主診醫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