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肥胖可通過兒科內分泌科、營養科、運動醫學科、心理科、中醫兒科等科室聯合干預治療。兒童肥胖通常由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內分泌失調、心理社會因素等原因引起。
1、兒科內分泌科:
兒童肥胖可能與下丘腦-垂體軸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疾病有關,通常表現為體重增長過快、身高增速減緩等癥狀。該科室可篩查生長激素缺乏癥、庫欣綜合征等疾病,必要時采用重組人生長激素、左甲狀腺素鈉等藥物調節代謝。
2、臨床營養科:
制定個體化膳食方案是核心干預手段。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西藍花,控制精制糖分如含糖飲料,采用分餐盤量化食物比例。營養師會監測體脂率變化,指導補充維生素D、鈣等易缺乏營養素。
3、運動醫學科:
開具運動處方需考慮骨關節保護,推薦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通過心肺運動試驗評估體能,逐步增加抗阻訓練如彈力帶練習,避免劇烈運動導致骨骺損傷。
4、心理行為科:
情緒性進食、家庭喂養沖突等心理因素常見。認知行為療法可改善暴食傾向,正念飲食訓練幫助建立飽腹感認知。對伴有焦慮抑郁的患兒,可采用沙盤治療等非藥物干預。
5、中醫兒科:
從脾胃失調論治,耳穴壓豆選取饑點、內分泌等穴位,配合小兒推拿運八卦手法。中藥方劑常選用保和丸加減,含山楂、神曲等消食化積成分,需辨證施治避免苦寒傷正。
建立跨學科管理團隊至關重要,建議每周記錄體重變化曲線,家庭全員參與飲食結構調整,保證每日6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定期監測血壓血糖指標。學齡期兒童可參加團體行為干預課程,暑期選擇專業減重營地強化管理,避免使用成人減肥藥物。持續6個月體重增速減緩即視為干預有效,需預防減重后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