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噴嚏鼻塞可能由過敏性鼻炎、感冒、鼻竇炎、血管運動性鼻炎、鼻腔結構異常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組胺藥物、鼻腔沖洗、抗生素治療、手術治療、環境控制等方式緩解。
1、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打噴嚏鼻塞的常見原因,主要由于接觸花粉、塵螨等過敏原導致。患者會出現陣發性噴嚏、清水樣鼻涕和鼻癢。治療可選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物,配合鼻腔噴霧劑如丙酸氟替卡松。日常需避免接觸過敏原,保持室內清潔。
2、感冒
病毒性感冒會引起急性鼻黏膜炎癥,表現為打噴嚏、鼻塞和流涕。癥狀通常持續一周左右自愈,可使用偽麻黃堿緩解鼻塞,配合對乙酰氨基酚退熱。多飲水、保證休息有助于恢復,若出現黃膿涕需警惕細菌感染。
3、鼻竇炎
急性鼻竇炎多繼發于感冒,表現為持續性鼻塞、膿性鼻涕和面部脹痛。細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抗生素,配合生理鹽水鼻腔沖洗。慢性鼻竇炎可能需鼻內鏡手術清除病灶,術后定期復查防止復發。
4、血管運動性鼻炎
非過敏性鼻炎的一種,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表現為對溫度變化、刺激性氣味敏感。治療以鼻用抗膽堿藥為主,如異丙托溴銨噴霧劑。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佩戴口罩有一定預防作用。
5、鼻腔結構異常
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結構問題會造成持續性鼻塞,可能伴有頭痛癥狀。輕度可通過鼻噴激素控制,嚴重偏曲需行鼻中隔矯正術。術后需定期清理鼻腔,防止粘連,恢復期避免劇烈運動。
出現打噴嚏鼻塞癥狀時,建議記錄發作時間和誘因,保持室內濕度適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長期癥狀不緩解或伴隨發熱、頭痛等情況應及時就診耳鼻喉科,明確病因后規范治療。日常可進行鼻腔沖洗護理,增強體質鍛煉,但需注意冬季戶外活動時做好面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