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灰指甲可通過保持足部干燥、使用抗真菌藥物、避免共用個人物品、定期修剪指甲、就醫治療等方式處理。灰指甲通常由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足部潮濕、外傷、遺傳等因素引起。
1、保持足部干燥
真菌在潮濕環境中容易繁殖,孩子出汗較多或經常穿不透氣的鞋子會增加感染風險。建議家長每天幫助孩子清洗雙腳并徹底擦干,尤其是腳趾縫。選擇吸濕排汗的棉襪和透氣性好的鞋子,避免長時間穿同一雙鞋。運動后及時更換襪子,必要時可使用嬰兒爽身粉保持干燥。
2、使用抗真菌藥物
灰指甲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真菌藥物,常見外用制劑包括聯苯芐唑乳膏、環吡酮胺搽劑、特比萘芬噴霧劑等。嚴重時可能需要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片劑。家長需按醫囑堅持用藥,通常需要數月時間。用藥期間觀察孩子是否出現皮膚發紅等不良反應,避免孩子誤食藥物。
3、避免共用個人物品
真菌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播,家長要確保孩子不與他人共用指甲剪、毛巾、拖鞋等物品。家庭中如有其他成員患真菌感染需同步治療。定期用沸水燙洗孩子的襪子,陽光暴曬鞋子。公共場所如游泳池、浴室盡量讓孩子穿防水拖鞋,減少交叉感染機會。
4、定期修剪指甲
過厚的病甲會阻礙藥物滲透,家長應每周用專用指甲剪為孩子修剪病變指甲。操作前用酒精消毒工具,修剪時保留1-2毫米甲緣,避免剪得太短造成二次損傷。修剪后立即洗手,碎甲要妥善處理。對于嚴重增厚的指甲,可咨詢醫生是否需要進行專業修甲。
5、就醫治療
當家庭護理效果不佳或指甲出現明顯增厚、脫落時,應及時帶孩子到皮膚科就診。醫生可能采用刮取病甲組織進行真菌鏡檢,嚴重者可能需要激光治療或手術拔甲。伴有糖尿病、免疫缺陷等基礎疾病的孩子更需積極治療。治療期間每2-3個月復查,直至新甲完全長出。
灰指甲治療周期較長,家長需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足部衛生習慣。日常飲食可適當增加富含蛋白質和鋅的食物如魚類、堅果,有助于指甲修復。選擇寬松透氣的鞋子,避免劇烈運動造成指甲外傷。治療期間定期對孩子的玩具、寢具進行消毒,觀察其他部位是否出現真菌感染跡象。若孩子出現發熱或指甲周圍紅腫疼痛,提示可能繼發細菌感染,須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