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血穿刺存在一定風險,操作需在專業醫療機構由有資質的醫生執行。主要風險包括穿刺部位出血、感染、胎兒心率異常、胎盤早剝及流產。
穿刺部位出血多因針頭損傷血管導致,通常表現為局部淤青或血腫。輕度出血可通過壓迫止血處理,嚴重出血需監測孕婦生命體征并補充血容量。感染風險與操作環境消毒不徹底有關,可能出現發熱、穿刺點紅腫等癥狀,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并定期換藥。
胎兒心率異常發生率為1%-2%,通常為一過性心動過緩,多數在停止操作后自行恢復。持續異常需進行胎心監護,必要時靜脈注射阿托品。胎盤早剝是嚴重并發癥,表現為突發腹痛和陰道流血,需立即終止手術并緊急剖宮產。
流產風險約為0.5%-1%,高齡孕婦、胎盤位置異常者風險增高。術前需完善超聲檢查評估胎盤附著位置,術后建議臥床休息24小時。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出現臍帶血腫或胎兒損傷,需通過超聲密切監測胎兒狀況。
存在前置胎盤、凝血功能障礙、先兆流產的孕婦應避免此項檢查。建議在孕18-24周進行穿刺,術后72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出現持續宮縮、陰道流液或胎動異常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