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腦萎縮的治療藥物需根據病因和癥狀針對性選擇,常用藥物主要分為改善腦代謝、促進腦循環、神經保護三大類。腦萎縮通常由衰老、腦血管病變、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因素引起,表現為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下降、行動遲緩等癥狀。
改善腦代謝類藥物可促進腦細胞能量供應,常用藥物包括奧拉西坦、吡拉西坦和胞磷膽堿鈉。這類藥物通過調節腦內氨基酸代謝和能量代謝,延緩腦功能衰退,適用于輕中度認知障礙患者。
促進腦循環類藥物能增加腦血流量,常用藥物有尼莫地平、長春西汀和銀杏葉提取物。這類藥物通過擴張腦血管或改善血液流變學,緩解腦缺血缺氧狀態,對血管性因素導致的腦萎縮效果較好。
神經保護類藥物主要用于延緩神經退行性病變,常用藥物包括多奈哌齊、美金剛和利斯的明。這類藥物通過調節神經遞質或抑制異常蛋白沉積,對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腦萎縮有一定改善作用。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聯合使用維生素B族、葉酸等營養神經的輔助藥物。藥物治療需在神經科醫師指導下進行,定期評估療效和不良反應。
除藥物治療外,認知訓練、肢體康復、營養支持等綜合干預措施同樣重要。建議患者保持規律作息,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定期進行神經心理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