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有肝吸蟲的征兆可能由消化異常、皮膚病變、全身癥狀、肝膽系統損傷、并發癥等因素引起。
1、消化異常:肝吸蟲寄生在膽管會刺激黏膜,導致食欲減退、腹脹、腹瀉等非特異性癥狀。部分患者出現脂肪瀉,糞便呈現油膩狀。這類癥狀需與普通胃腸炎鑒別,建議避免生食淡水魚蝦。
2、皮膚病變:蟲體代謝產物引發過敏反應,表現為蕁麻疹、皮膚瘙癢等變態反應癥狀。夜間瘙癢加劇可能與肝吸蟲活動周期有關。冷敷和穿寬松棉質衣物可緩解不適。
3、全身癥狀:慢性感染者常見低熱、乏力、體重下降等消耗性表現。兒童可能出現發育遲緩,與營養吸收障礙相關。保證優質蛋白攝入有助于改善營養狀態。
4、肝膽損傷:長期感染導致膽管炎、膽囊炎,表現為右上腹隱痛、黃疸。超聲檢查可見膽管壁增厚或肝內鈣化灶。吡喹酮、阿苯達唑等驅蟲藥是主要治療選擇。
5、嚴重并發癥:晚期可能引發膽管結石、肝硬化,出現腹水、嘔血等門脈高壓癥狀。膽道造影或ERCP可明確診斷,必要時需行膽總管探查術或肝葉切除術。
日常飲食應徹底煮熟魚蝦類食材,避免食用生魚片、醉蝦等高風險食品。定期進行糞便蟲卵檢查,接觸疫區水域后建議篩查抗體。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出現持續消化癥狀或皮膚過敏時應盡早就醫排查寄生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