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耳鳴多數情況下難以完全根治,但可通過綜合管理有效緩解癥狀。其治療方式主要有聲音療法、藥物治療、心理干預、生活方式調整及中醫治療,具體效果與病因、病程及個體差異密切相關。
聲音療法利用白噪音或助聽器掩蓋耳鳴聲,適用于輕度耳鳴患者。臨床常用掩蔽器或定制聲療設備,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選擇合適方案。
藥物治療以改善內耳微循環和神經功能為主,常用藥物包括甲鈷胺、銀杏葉提取物和尼莫地平。甲鈷胺可營養神經,銀杏葉提取物能增加耳部血流,尼莫地平則通過鈣拮抗作用緩解血管痙攣。藥物使用需嚴格遵循醫囑,避免自行調整劑量。
心理干預對伴有焦慮抑郁的患者尤為重要。認知行為療法可改變患者對耳鳴的錯誤認知,正念訓練幫助建立癥狀接納機制。部分患者需聯合使用抗焦慮藥物如帕羅西汀。
生活方式調整包括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攝入,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長時間暴露于噪音環境。每日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可改善內耳血供。
中醫治療采用針灸或中藥調理,常用穴位包括聽宮、翳風,中藥方劑如耳聾左慈丸對部分患者有效。少數由聽神經瘤或血管畸形導致的耳鳴需手術干預,但占比不足5%。
病程超過6個月的慢性耳鳴患者建議建立耳鳴日記,記錄癥狀變化與誘發因素。突發性耳鳴或伴隨聽力下降、眩暈時需立即就醫排除重大疾病。